接下來是小學生的期中考周,我曾問過讀建中的先生他如何設計讀書計畫?他整理了以下五點:
1.目標清單
2.分析重點與弱項
3.逐條估算所需時間
4.製作計畫表
5.Just do it.
目標清單
也就是進度範圍設定,考試讀書如同開車般要知道開往哪個目的地。考試讀書的目標則為讀完和讀懂考試範圍
家長可以請孩子寫出各科考試範圍。
分析重點與弱項
此為幫孩子抓科目考試重點和提醒容易失分地方,例如:
數學:要寫單位與細心計算。
國語:寫生字與仔細閱讀題目。
英文:大小寫、單位與句號。
逐條估算所需時間
很多家長反應孩子考前沒辦法複習完。請先協助孩子預估所需要複習時間和可用的時間。我家4月初即把考試時間寫在「家庭行事曆」上,孩子清清楚楚知道現在還有兩周時間可以複習。
此作法也是把複習責任巧妙的還給孩子。要當懶媽媽,不是說放就放,而是有方法的培養孩子獨立與自律。
製作計畫表
依照進度範圍和預估所需要複習時間,安排週末與平日複習進度。
Just do it.
老子曾寫: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是指邁開腳往前走,才會通往成功的道路。如果計畫表再完美,沒有行動也只是張表格。當孩子開始執行計畫表,是學習自律的第一步。
小學生提過一個問題:
「如果沒有達到預期分數會怎樣?」
我立刻回:「我們再來看看哪裡不懂、不會。」
師院畢業的我當然知道考試本意是要了解學生有沒有理解課本知識。但是身為家長時,面對低年級國語錯失3分沒考到滿分,我痛罵孩子們30分鐘。
(家長應該可以理解我當時情緒是「錯不該錯的心痛」,哈!)
現在學習正向教養後,
落實「遇到問題又是學習的機會」。
小學分數不是家長的教育成果,
更不是孩子的人生成績單。
有機會再寫,「正向教養」的「認識你的教養風格」和「錯誤目的表」如何改變我,幫助我實踐成長型思維。
Post Views: 69